盼啊盼啊,终于盼来了腊月廿四——这一天是嘉善天凝那一带的小年夜。
小年夜是要吃落汤粑粑的,这对于常年粗茶淡饭的我们是非常有诱惑力的。
大人们早早就做了准备,先把糯米在水里浸一会儿,然后淘净,晾开,晾到七八成干,就开始磨粉,我们那里称之为牵磨。
牵磨的工具是两个磨盘加一个牵引轴,磨盘很重,一个人是搬不动的。磨粉需两个人,一个人牵引磨盘,另一个则把米喂进上磨盘的圆洞里。牵引的慢慢地推拉,喂米的慢慢地抓放,米粉就如雪花般从磨盘中间慢慢飘洒下来,飘落在下面的匾里,渐渐地,匾里的米粉厚起来了。这情景,温馨而绵长,似一幅古朴的画。
粉磨好后,就揉。在粉中间挖个小坑,倒进热水,用筷子搅拌成团,然后用手揉,边揉边加水,就像滚雪团似的,越滚越大,等到把所有的粉都揉进面团,再揉至表面光滑。
在粉团上掰下一小块,放在掌中揉成团,再压扁,捏薄,中间放上肉馅或豆沙馅,收口,整理成圆拱形,一个粑粑做好了!那时的粑粑大,一个有现在的两三个汤团大。
大概做好二十来个,放到烧开的水中煮。看到那些粑粑在水中翻滚,心中很是有些迫不及待。好不容易等到粑粑起锅,总觉得盛到自己碗里的太少。就像孙悟空吃人参果似的,第一个还没辨出什么滋味就已经落肚了,第二个品咂出鲜味,第三个感觉很糯,再想吃第四个,发觉再也吃不下了。
落汤粑粑